推动建圈强链,多地密集调研纺织产业️
当下,产业基底深厚的纺织产业,已经进入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的“攻坚期”“突破期”,既要规模优势又要提升质量成为必然方向。浙江、山东、广东、湖北、安徽、陕西等地产业优势突出,连日来,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密集到产业集群、企业调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成为发展共识。
拓展企业发展思路
在调研中,多地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在立足科技、时尚、绿色的行业发展定位的基础上,要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海宁市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重要集群地,在全国纺织产业中具有突出的产业特色、占有重要的产销地位。在细分产业上,家纺布艺、经编纺织、皮革服装、时尚服装和袜业等都已经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市场影响力。
2月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一行到海宁调研时表示,未来,还应该聚焦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优势,不断与周边地区形成供应链协同,不断完善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注重现有优势平台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打造龙头领军企业和优势品牌,加速产业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推进各大特色产业迈向中高端。
“探索‘1+N’发展模式,以岱银集团、国创中心、鲁普耐特等企业为引领,推动区域内各类纺织企业协同发展、集聚发展,激活、释放发展活力。”2月9日,山东泰安市泰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周鹏飞调研纺织服装产业链项目建设工作时提出,要抓策划,在产业发展上拓思路。
近年来,岱银集团不断探索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快国内产业链改造升级,加快完善国际产业链布局,加大高端服装品牌培育力度,放大比较优势,引领产业发展。去年以来,岱银集团对原有毛纺项目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建设行业一流的高档毛呢绿色智能工厂;积极推进20万锭纺纱生产线数字化改造,打造特种纱线制造领军企业;加快推进雷诺西装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打造全球化高端服装定制领军企业。
尤其是在加快生产资源全球化布局方面,岱银集团不遗余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岱银集团将立足‘打造全球化的生产型纺织服装综合服务提供商’这一发展目标。”岱银集团董事长赵焕臣表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加快“走出去”步伐,更好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近年来,青岛纺织谷“立足纺织转型升级、跳出纺织发展纺织”的园区经营理念,积极融入青岛市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中,以纺织服装产业为核心,借势胶州湾东岸老城区复兴和产业联动,提高青岛纺织时尚产业的知名度。
目前,青岛纺织谷对标“三品”战略,深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和时尚产业服务贸易平台建设,通过搭建产业、金融、商务赋能平台,跨界融合相关时尚资源,集聚创意设计师300余名,吸引入驻相关企业300余家,年举办时尚发布、商贸会展、时尚节庆、品牌营销等高端主题活动30余场次,孵化原创品牌20余个,年入园客流超过100万人次。
在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调研纺织谷时尚创意园区建设工作时,青岛纺织谷置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纺织谷充分发挥园区产业生态和区位优势,扎实推进申报全国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等重点工作,力争在产业链招商、青岛设计师集聚发展等关键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打造特色优势集群
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湖北、广东、河北等多地围绕产业特点,制定发展目标,紧抓落实。
湖北省潜江市委书记向斌在2月初举办的纺织服装产业政策优化调整工作上提出,要全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打通企业在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要进一步优化流程,强化政策兑现时效,以更大力度支持纺织服装产业扩能提质增效,打造纺织服装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此次政策优化注重前后政策有机衔接,顺应形势,新出台的“十三条”是在《关于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基础上,解决对企业的支持以及普惠政策问题,出台支持中伦·云尚智城和壹中心2个专项政策,积极承接沿海服装产业转移,最终形成“1+2”的纺织服装产业政策体系。
距离潜江市几百公里外的黄石市也在为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着。这是一座纺织服装鞋业基础坚实,集群特色园区逐步形成的“服装新城”。目前,黄石市区形成美尔雅集团、美岛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服装产业集群;阳新形成了鹿峰鞋业、远东麻业、浙联鞋服、奇人、众联等企业为龙头的纺织鞋帽集群;大冶形成了以陈贵顺富、大冶立峰、利达纺织等企业为龙头纺织产业集群。
湖北省黄石市在近日举办的纺织鞋服产业链发展专题会上进一步落实规划目标,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持续做强做大纺织鞋服产业;优化企业服务,深入开展“双千”活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难题,支持重点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积极搭建展销平台,打造更多黄石鞋服品牌,进一步擦亮“服装新城”的城市名片。
为了提升广东省吴川羽绒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树立“中国羽绒之乡”产业集群形象,当地企业感受到了发展的压力和紧迫性。
为此,吴川市政府2月15日召集了多位专家评审考察,探讨“中国羽绒之乡”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对此,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理事长姚小蔓给出建议:吴川市应加快羽绒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羽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培育自主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羽绒寝具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普及率。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有8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直接从业人数2万多,有近百万纱锭,喷气织机2000多台。近日,在接受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中,河北中冀万隆纺织等多家企业在谈到未来发展规划时表示,企业在做优做精产品的基础上,突出产品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希望引入功能性纤维产品,加强产品科研力度,抱团发展提升地区整体实力。
精准支持企业创新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举措,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多地政府给予了企业精准的支持。
陕西省安康市近年来助力纺织产业发展,成功引进东部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实现了良好的政企合作。陕西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严家民一行前往安康西北纺织产业集团公司等企业调研时,近距离感受了当地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今,安康以西北纺织产业集团为代表,引进江、浙、闽、粤沿海纺织服装企业50余家,在安康及周边县区构建了集棉花加工、纺纱织布、冲锋衣加工、鞋帽床品、手套织袜、毛绒玩具以及外贸出口、电商营销、物流仓储、材料供应链等纺织服装全产业链。
不久前,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联合课题组到荆州市天大印染等企业实地调研时发现,近年来荆州市纺织服装产业签约项目逐年上升,2021年签约项目35个,2022年签约项目45个,两年协议引资额232.69亿元。荆州市为进一步抓好承接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已结合实际出台政策,计划在厂房租赁补贴、土地出让优惠、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15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
从生产制造起家的宁波服装行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培育出一大批国人耳熟能详的服装品牌,成为宁波的“金名片”。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纲高表示,企业更加重视内功修炼,不盲目追求“爆款”等短期增长,接下来会共享自身产能助力宁波同行共同发展。
作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战场,各类人才“镶嵌”在“创新链”上,才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智慧引擎“。山东鲁泰纺织有限公司与山东服装职业学院等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精准培育人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要引进高端项目,整合行业内外资源,运用先进技术,形成一批优质服装企业;要在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中,推进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企业管理,建立数智一体化生产管理体系。”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叶梁赴芜湖市繁昌区调研时谈到,要打破企业出口依赖性较强,缺乏服装设计、自主品牌等高附加值业务企业的困境。
近两年,湖北省仙桃市抢抓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和在外劳动力回流的机遇,着力在集聚发展、完善链条、创建品牌上下功夫,纺织服装产业特色日益凸显。仙桃市政协主席印家利表示,将以仙西服装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支撑,同时借助展会等平台,推介一批优质纺织服装企业,擦亮“毛嘴女裤、仙桃女装、职业工装”特色,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实现新突破。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