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改”释放纺纱企业“大活力”
“技改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进行技改就是等死”“技改是企业常年在做的事情”……每每谈及纺纱企业的发展规划,“技改”都是企业家们口中的高频词汇。近期,行业内的知名企业——芜湖富春染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筒子纱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投资协议。
对于纺纱行业来说,技改是永恒的主题。那么,它让企业焕发了怎样的活力?
员工发挥“工匠精神”出奇招
“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斌曾多次强调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在纺纱行业的技术改造中,一线员工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细节、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钻研生产上的技术难题,不仅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做到了提质增效。
“去年生产的一系列包芯双纬品种,因纬纱材质原因易出打绞及缺纬疵点,现改为引单纬纹板织造。引单纬后,稀密路调整难度极大,质量极不稳定。我通过大量的研究及调试,最终在使用织机60度启动、加大上机张力、抬高两侧边撑高度释放储纬器纬纱等方法,解决了这一生产中的难题。“鲁泰纺织织布保全工段文强介绍,后续通过与其他保全工交流此调整方法,传授经验,使同品种后续的上机质量得到了很好保障。
悦达纺织集团纺纱二厂厂长助理彭光荣充分利用自己身在生产一线的优势,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探索增产降耗新途径、新方法,为提高设备利用率作出了突出贡献。
“前不久,公司决定生产特粗支品种T40/JC60 10SK,此品种粗纱定量大,细纱纱支粗,以前一直没有生产过,没有成熟的工艺。特别是工段对专件器材使用搭配没有经验,对钢丝圈的选用一筹莫展,试验了几种型号钢丝圈都不理想,原因是气圈大纺纱断头多、落纱断头多;气圈小纺纱张力大断头多单产低,都达不到效果。”彭光荣表示,专家推荐使用进口钢丝圈,但该种钢丝圈开口较小也难装,调换困难且价格偏贵。
面对订单交期紧张局面,彭光荣通过查资料、多组次试验跟踪分析,决定采用国产金猫钢丝圈替代使用,不仅解决了生产问题,而且为企业节省了费用。“国产钢丝圈性价比较高,综合算下来为工厂直接节约费用近万元。”彭光荣说。
企业投资瞄准提质增效
对于纺纱企业来说,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升级,企业自身需有清晰的项目规划意识。
“今天的技改投入就是明天的先进产能。” 浙江九舜纺织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淑萍说。
据介绍,该企业去年3月利用原有土地,实施年产10500吨精纺纱线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主要采用气流转杯纺技术和自由端纺纱工艺流程,项目购置气流纺R37纺纱机7台、R70纺纱机1台。“目前企业已投资3500万元,完成7条生产线安装,部分产品已经开始生产,后期,企业还将引进一套前纺系统。” 据吴淑萍介绍,浙江九舜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新型混纺气流纺纱线的企业,也是浙江省重点技改企业。技改项目全部完成后,企业产能将增加50%以上,能耗降低10%,产品质量将得到明显提升。
青纺联(枣庄)纤维科技拥有智能纺纱设备400余台套,具有先进、稳定、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青纺联(枣庄)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拥有13万纱锭,以生产差别化、功能性新材料纱线为主,年产量达1.5万吨。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作民介绍,根据公司技改项目建设规划,公司积极推进青纺联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
“该平台为企业提供交互定制、精准营销、模块采购、智能生产、智慧物流、智慧服务。在该平台的帮助下,我们企业对64台细纱机赛络紧密纺、13万锭细纱机单锭检测和粗纱打断功能进行改造,建设了相关服务器、数据库等基础设施。” 张作民表示,随着技改的不断投入,公司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万锭月产由以往的70余吨,提升到当前的95吨左右,增幅近30%。产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随着技改的不断推进,2022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5亿元,税收1061万元,今年计划产值突破5亿元。”张作民表示,近年来企业研发了各类生物质绿色环保纤维系列纱线,以及特色高性能纤维纱线,新品种达到200余个。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差别化纱线领域的传统优势,推进技术工艺流程的创新及新产品的研发。
通过技改扩大生产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湖北潜江市昌云纺织有限公司自2018年以来先后进行了3次技改,引进一批先进设备,加速实现生产智能化、自动化。
“2022年,公司总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了德国气流纺纱机,锐目异纤机等,使我们的月产量达到了600多吨。” 该公司生产厂长晏泽文表示,改造之前企业棉纱年产量只有2000多吨,改造后,产品年产量提高了4倍,效益得到明显改善。
中小企业技改扶持政策细致
无论是进行大的智能化改造项目,还是实施小型技术改造,资金是让很多中小纺纱企业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对此,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明认为,智能制造的投资较大,存在的投资风险可能会减慢甚至阻碍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因此政府要对进行技改的企业给予资金或者政策支持。
为加快纺织行业产业升级,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开展了相关活动。
今年,广东省在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意见中提出,支持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资,每年推动9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为推动工业企业扩大投资、技术升级改造提质,今年5月,海南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定并印发了《海南省支持工业企业扩大投资和技改提质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规定,对符合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等支持方向,技术升级改造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照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对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引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按照一年期融资租赁费50%给予最高1000万元技改补贴。
作为棉纺织大省,河南省一直以来重视推进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近期,河南开封市人民政府在《开封市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中提到,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对设备(含软件)投资300万元以上的技改示范项目(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安全提升改造),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的3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或依据贷款合同金额和期限,按照最高2.5%利率给予不超过2年的贴息奖励,单个企业(项目)奖励金额最高500万元。
去年,河南商丘市工信部门发布信息表示,商丘市计划用3年时间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商丘市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年均增长20%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13%提高到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5%,推动商丘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水平跨入河南省第一方阵。
来源:中国纺织报